English

体育场馆喜中有忧

1998-11-0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不久前,北京市城市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的一组数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96年未建成一处,1997年仅建成4处,1998年至今也只建成6处;这同时也促成了北京市部分政协委员对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和开放使用情况的一次考察,记者随之采访,深深感受到这一和千百万北京人息息相关的大事可用4个字概括:喜中有忧。

体育消费:走近百姓

北京市各级各类体育场地到底有多少个?市体委提供的一个截至1995年的统计数字是:4618个(不包括部队、武警和铁路系统),其中体委系统273个、工矿系统399个、农业系统319个、教育系统3132个、其它系统495个,总场地活动面积1467万平方米,然而,这些场地中绝大部分是运动员训练基地和比赛场地,大众化活动场所只占总面积20%左右。

据介绍,群众性体育活动场地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多数集中在体育系统)、居住区体育活动设施、单位及学校的体育场地和社会开办的各类体育场所。应该说,近几年北京市群众性体育活动场地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共体育场馆除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场馆,现已开放139处,目前月平均接待市民活动已达90余万人次(1995年开放87处,13万人次/月,1996年开放106处,53万人次/月,1997年开放131处,87万人次/月)。以工人体育场为首的东单、地坛、月坛、海淀、朝阳大学生、丰台等京城十大场馆今年1-8月份共有260万人次的市民前去体育消费。方庄体育公园、丰台“晓月园”等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吸引了众多老老少少。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跻身体育设施建设,经营体育场所也成为京城一大亮点。例如,北京市目前110余处保龄球场馆、1400余条球道,90%是社会企业经营,另外10%属体育系统,但也是与社会企业共同经营;网球场馆142处,场地400余片,其中60%也是社会所有。这些场所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前景均被看好,此外,仿真滑雪场、蹦极俱乐部、射箭馆、卡丁车等等,也使北京市的体育消费内容愈加丰富。

然而,群众性场馆建设和开放使用中的种种隐忧却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关注——

场馆开放:靠什么维持?

目前北京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费来源基本要靠自身的开放经营,而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宗旨,又使其开放经营不可能以赢利为目的,而开放成本又相对偏高(包括水电、劳务、诸多设施维护及各种税费)。据北京市体委有关人士介绍,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是政策问题,目前即使开放经营较好的场馆,完成必要的税费义务后也仅仅略有节余。另外,即将开征的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在内的事业单位经营所得税(33%),将对场馆自身的维修带来很大困难。参加此次考察的原北京市体委主任、现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万进庆介绍,许多经济和体育发达的国家对体育设施建设和经营均给予政策支持,而北京市体育场所的经营开放需交纳20余种税费,并且没有返还。

小区体育设施:久拖不建

北京市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存在三大问题:如何建?建什么?建好后怎么管?由于现行规定的不完善,造成有些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久拖而不能落实,有些小区在有限的配套用地上建成高消费的场地设施,影响了多数人的锻炼环境。体育设施与园地绿地的结合问题也需解决。许多市民呼吁,居住区体育设施(包括街道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应该体现“容量大、功能多、价位低”的原则,建在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只可适当收费,以用于场地设施的维护。

单位用场地:明显萎缩

企事业单位场地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护而日渐萎缩的矛盾目前愈来愈突出。例如,北京市民都熟悉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体育场现在已是年久失修、残缺不全,露天场地坑洼不平,篮球场无架无板,灯光球场成了仓库,5块场地只有1个能供使用,这个体育场已经较长时间不能正常开放。

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占北京市总数的68%,其中中小学场地又占教育系统场地的79%(2470个),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1997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超过1000个,但据调查今年暑期一些学校体育场地又重新关闭,究其原因,牵涉到教学环境、场地维护、物价管理、经费投入等诸多矛盾。

看来,像全民健身一样,北京市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和开放使用中的隐忧,也到了“全民关注”的时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